摘要:转眼到了夏天,红蜻蜓、绿蜻蜓飞来了,飞进年少时的梦里,飞进那些老了的谣曲儿歌里,“光光蜓,蓝眼睛,一对眼睛亮晶晶,飞一飞,停一停,飞来飞去捉蚊蝇。”这是老奶奶瘪着嘴儿教孩子们唱的童谣;“阳光下蜻蜓飞过来,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.....”这是渐...
转眼到了夏天,红蜻蜓、绿蜻蜓飞来了,飞进年少时的梦里,飞进那些老了的谣曲儿歌里,“光光蜓,蓝眼睛,一对眼睛亮晶晶,飞一飞,停一停,飞来飞去捉蚊蝇。”这是老奶奶瘪着嘴儿教孩子们唱的童谣;“阳光下蜻蜓飞过来,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.....”这是渐渐长大时老师教唱的《童年》里的词儿;“飞呀飞呀,看那红色蜻蜓飞在蓝色天空。我们都已经长大,好多梦还要飞,就像现在心目中,红色的蜻蜓.....”这好像是小虎队早年唱的《红蜻蜓》。
蜻蜓,我们老家叫它“光光蜓”,有的地方还称丁丁、点灯儿、蚂螂,种类繁多,全世界有5600余种,我国也有250多种,仅颜色上就有红的、黄的、绿的、花的。
最美的,当属那种有着透明羽翼,身子红艳艳的蜻蜓,阳光下闪现出耀眼的光彩。还有通身青绿的蜻蜓,多在芦苇荡里、水草丛中飞翔,垂钓时一不注意,砰的一声就碰到了鱼竿,偶尔在红浮漂上逗留片刻,闪着圆鼓鼓的大眼睛,打量钓者这不速之客。还有身上涂满一节节黄黑色彩纹的花蜻蜓,像个纹身的后浪青年,体大迅猛,倏的一下从你头上擦过。大大小小、红红绿绿的蜻蜓是夏天的精灵,一只只、一群群在清晨、黄昏或者雨后,迅疾地飞来飞去,有时偶沾一下水面,捕食苍蝇、蚊子、小蠓虫,是我们的好朋友。
农谚云:“蜻蜓高,晒得焦;蜻蜓低,雨迷迷。”“蜻蜓飞得低,出门带蓑衣。”蜻蜓感知天气很敏感,每当天气闷热,大雨将至,打谷场上、小院里,成群成片的红蜻蜓、黄蜻蜓飞来飞去。雨后天晴,彩虹飘逸,这些不知疲倦的精灵们不知从哪儿,又成群结队飞来了,飞进清凉的晚风中,飞进落日熔金的晚霞里。每当看到成群的蜻蜓飞来飞去时,农人们就会从这些小精灵那儿,得知这一天的天气如何,及早准备。
“光光蜓来过河,一扫帚扑两个......”儿时,我们这些皮孩子不懂得蜻蜓是益虫,常常捕捉它们做游戏。孩子们拿着一把大扫帚追撵着,忽地一扬,极容易捕捉到。捉到的蜻蜓,选取好看的,孩子们放进一只大大的玻璃瓶里,它们闪着五彩的光影在瓶子面扑棱棱飞着,漂亮极了!我那时倒是喜欢把捉来的蜻蜓放进蚊帐里,想着让它们吃光可恶的蚊子,不过一觉醒来,蚊帐里的蜻蜓早已不见了踪影。
蜻蜓是很古老原始的昆虫,古诗词里常能见到它翩翩飞翔的身影。晚唐诗人韩偓给蜻蜓的画像最为贴切:
碧玉眼睛云母翅,轻于粉蝶瘦于蜂。
坐来迎拂波光久,岂是殷勤为蓼丛。
蜻蜓的形状、习性一目了然,生动而形象。红蜻蜓、绿蜻蜓飞呀飞,它会落在哪儿呢?
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”“一片风光谁画得,红蜻蜓点绿荷心。”它轻盈地落在了小荷的尖角上、荷花的花蕊中;
“日长篱落无人过,唯有蜻蜓蛱蝶飞。”它和花蝴蝶一起,停在了开满喇叭花、扁豆花的篱笆墙上;
“新妆宜面下朱楼,深锁春光一院愁。行到中庭数花朵,蜻蜓飞上玉搔头。”它俏皮地随着赏花的女子,落在了人家插满鲜花的云鬓髻上;
“绿水满池塘,点水蜻蜓避燕忙。”“绿阴满径蜻蜓小,正是梅黄欲雨时。”它在池塘边、在绿荫小径低低的飞掠,飞进夏日清凉的乡愁里......
我想起一首古老的日本民谣,“晚霞中的红蜻蜓,你在哪里啊,童年时遇到你,那是哪一天......十五岁的小姐姐,嫁到远方,别了故乡久久不能回,音信也渺茫。晚霞中的红蜻蜓呀,你在哪里啊,停歇在那竹竿尖上,是那红蜻蜓。”曲调清婉悠扬,略显淡淡的忧伤,总让人想起乡情乡愁,想起逝去的旧时光,以及童年的天空飞翔的红蜻蜓。
去年底仙逝的台湾老作家林良写有一首儿童诗《蜻蜓》,“你这架小飞机真可爱,一片片的荷叶,是你的机场。你从这个机场起飞,降落在另一个绿绿的机场。”而今,这架可爱的“小飞机”已经很少见了,我们还能够找到它吗?
作者:刘琪瑞,男,山东郯城人,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,出版散文集《那年的歌声》《乡愁是弯蓝月亮》和小小说集《河东河西》